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電 (劉育英 彭大偉)從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到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專家認為,兩字代償之差,彰顯出中國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市場化”導向的堅決態度。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12日發佈,會議提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系統傢俱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而在十關鍵字廣告八大報告中,關於市場作用的表述是“更大程度更廣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孫學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十八大報告中,官方已經提到國內外經濟形勢出現新變化,而這些變化主要包括人口紅利減弱、外部需求減緩等,“從十八大到現在又出現了很多新變化,中央已經意識室內設計到需要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作用”。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接受中銀行利率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基礎性”作用的表述意味著除市場配置資源的重要作用外,政府也可發揮很重要的作用。而從“基礎性”到“決定性”,說明“市場之手”與“政府之手”的作用主次分明,這體現出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的堅決態度。
  薛瀾表示,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已經在許多經濟領域進行了市場取向的改革,如價格、企業經營自主權等方面的改革,但仍有很多有待改革的方面,如土地等要素的市場化改革,放寬市場準入等。
  從12日發佈的三中全會公報看,薛瀾認為,公報提出建立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有可能意味著土地制度改革將有突破,在農村土地流轉方面將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使農村土地和城市土地能夠平等地參與市場交易。正如公報所說,“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
  薛瀾註意到,與十八大報告不同的是,三中全會公報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認為,從新一屆政府上任來不斷推進民間資本進入壟斷行業的政策措施分析,這有可能意味著在擴大市場準入方面將展開市場化改革,使國企和民企在市場主體地位上是平等的。
  但“市場之手”並不是萬能的,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毋庸置疑,政府不僅是制度框架的制定者,也將發揮自己的作用。
  公報中重申“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這將更多體現在未來宏觀調控和政府行政、財稅體制改革之上。孫學工指出,在財政改革上,“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亦是本屆三中全會首次出現的提法,與十八大報告中“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相比,其涉及的財稅改革動向,值得期待。
  “公報只是從原則上闡明瞭改革的方向,涉及到其中提出的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財政體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場、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等,都有待於即將全文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出進一步闡明”,薛瀾說。(完)  (原標題:專家解讀市場“決定性”作用:彰顯堅決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aibbg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